齐鲁晚报 | 赓续百廿青春志 红色血脉薪火传--百廿一中的红色青春“密码”
在济南一中,有一处一中人骄傲的地方——校史馆。120年的校史文化画卷记录了一中人践行“勤学致知,敦品励行”的初心和百廿一中发展、融合、壮大的历程。1903年,革命志士刘冠三创办山左公学。一中校友、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在五四运动爆发后联合王尽美、王翔千 (省立一中教师) 等在济南成立“励新学会”,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。建校一百多年来,红色基因已深刻于每个人心中。今年5月,学校“深挖百廿红色资源,培育时代强国少年”项目获评济南市第四届“中小学德育品牌”。
以史育人,赓续红色家国情怀
学校把校史教育列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。参观校史馆,接受党史教育也是入团积极分子的“必修课”。
邓恩铭的革命历程、理想抱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。2021年建成的山东省首座邓恩铭广场,是全校乃至省市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教育活动阵地,成为学生日常学习革命先烈事迹、瞻仰先烈风采、举行“五四”入团宣誓、清明祭扫等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。
红色校友人物事迹展帮助学生们走出校史馆,近距离感悟红色文化。学校联合省党史馆,举办邓恩铭生平事迹展进校园活动;携手新疆大学,举办校友祁天民烈士事迹图片展;编辑出版《悠悠母校情》和《群星璀璨》校友文选和故事集,对学校知名校友的事迹进行追寻和整理;已编辑成册的《百廿一中群星闪耀》,成为德育主题教育红色校史读本。
此外,学校定期邀请优秀校友为师生举办讲座。近年来,先后有32位校友回母校登上“校友讲坛” ,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,中科院院士崔尔杰、王恩多、彭实戈,北京理工大学教授、空气动力学专家苗瑞生等。他们在母校的学习与成长经历、在各行各业的奋斗历程,成为爱党、爱国、爱校教育的生动素材。
以文化人,注入红色青春力量
学校教师基于红色校史资源,编写校本课程,开设选修课。2010年以来,学校开设的爱国主题教育、校史教育选修课程达20多种,每年参与相关主题选修和研学的学生有300人左右。
多年来,学校把红色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,依托校史社、齿轮文学社、轨迹话剧社、校园之声广播台等社团,开展红色经典诵读、红色经典话剧表演等,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教育第二课堂;组织学生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、深入革命老军人家庭、社区、敬老院等,开展拥军优属、社会文明礼仪规范等为内容的“五个一 ”活动。学生们在活动中近距离地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,重温党的历史,将红色文化、爱国精神的精髓与学习生活结合,红色教育结出累累硕果。2021年,在“红动齐鲁·我心向党”山东省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,戚文豪参加压轴情景剧——《红色青春》的演出;学生话剧社作品《邓恩铭》获济南市首届“中戏节”特等奖、最佳原创剧本奖和优秀组织奖;以邓恩铭为原型创作的话剧作品《大舞台上少年人》获“第二届济南市中学生戏剧节”特等奖;2022年8月,在济南市“红动泉城·强国复兴有我”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,学生陈之平荣获“济南市优秀志愿讲解员称号”,同年9月,济南一中被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授予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;2022年5月,济南一中成为山东省“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”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学校立足于自身独有的红色资源开展的系列化红色教育,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。今后,学校将不断丰富红色教育载体和途径,持续将红色教育、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教学,使红色之火代代相传,红色基因世代永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