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班说 | 济南一中李忠文:成绩源于成长 心态决定未来
不当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。在耕耘三尺讲台的21年里,我已担任班主任15年。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时代印记,但相同的是他们求真求实、向善向美的心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与“老班”建立了情感联结,如何带领他们在3年里更好地成长,就成了我最大的创新之地和幸福源泉。
在众多的成长理论中,我向同学们推荐200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·德韦克提出的“成长型思维模式”理论。同学们可以读读她的著作《终身成长》,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。天赋只是起点,绝大部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,人的才智可以通过锻炼提高。面对挑战,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,即使失败了,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。看到别人的成功,自己也会深受启发。
学习不只是一场苦修,更要讲求科学方法。我的学生都有一本成长日志,里面有他们每天的聪明(SMART)计划。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,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且紧急、不重要但紧急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分类,制定好具体的(Specific)、可衡量的(Measurable)、可达到的(Attainable)、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(Relevant)、具有明确截止期限(Time-based)的学习计划,在每一天里晨读、午思、晚修、暮省。希望同学们都能通过规划把时间和学习任务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不是一天天被作业所左右。
不要惧怕考试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·比约克和伊丽莎白·比约克两位教授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记忆力理论。人的记忆有两种强度——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。存储强度决定了事物是否进入了你的大脑,提取强度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它回想起来。关键是,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。我们会“忘记”是因为提取强度出了问题。如果没有复习,提取强度就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弱。
考试其实是最好的复习,考得越多,记得越牢。对于考试成绩,希望同学们做到“接纳、反思、调整、提升”。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需要以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,参加考试的目的只是帮我们更好地学习,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在考试中才能解决,希望同学们都能“爱上”考试。